1. 智慧科技 (Smart Technology, ST):以院內之學術資源整合,成立特色研究團隊。策略:加入學校特色研究團隊平台,連接校內外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校務研究大數據 I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 進而爭取競爭型計畫,作為突破「農業顯學」的契機。
學術研究方面
a. 推動特色研究之發展:配合政府政策及社會需求規劃農學院長期學術發展方向,鼓勵組成『各研究領域教師研究團隊』,共享教學研究設備與資源,配合其他學院從事整合型或跨領域之研究,並可與其他大學相關學系合作研究,提升學術研究水準。即採屬性相近之學術領域組成研究群,申請跨領域整合型之大型研究計畫,且鼓勵各系所結合社區、縣市政府、地方產業,以地方特色建立跨領域合作,發展新農林業相關領域、營造安居樂業農村生活品質及厚植多元能量農業之主題研發,進而以大學善盡社會責任-農業顯學發展『農村產業』方向,三生有幸,先有生活、延而生命、永續生態,構想如下:
- 農村再生結合特色產業:以農學院「農場預定」地為基地,推動農村再生與發展規劃,提升休閒農業優化旅遊及跨領域結合區域的產業-涵蓋:農藝學系、園藝學系、景觀學系、動物科學系、生物農業學系、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等跨領域之「規劃(委辦)計畫」研提。
- 林下經濟推動創新產業:以社口林場作為「蜂蜜」特色發展基地,養蜂環境導入人工智慧AI監控,進而提升木質資源之利用並結合社區人力資源,且與產業長期合作而成「研產學一條龍」的契機-涵蓋: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農藝學系、園藝學系、動物科學系、植物醫學系、景觀學系等跨領域之「產業計畫」研提。
- 農學科技應用智慧輔助:掌握生物科技資訊,應用智慧農業生產與資源利用效率,並推行植物醫師制度及作物健康管理,輔導農民合理化施肥與減少化學農藥,維護環境永續-涵蓋:生物農業學系、農藝學系、園藝學系、動物科學系、植物醫學系、景觀學系等跨領域之「輔導計畫」研提等。
c. 加強產學研合作:農學院是全校最接近產業的學院,鼓勵各系所以『教學及研究結合產業界』,爭取民間大型產學合作計畫。
d. 舉辦各種農林業專業訓練與講習班:配合農委會之政策及社會之需求,並充分利用農學院優良之師資,積極爭取舉辦各種農林業訓練與講習班,以提升『基層農民與林農之專業水準』。
e. 積極鼓勵進修:積極鼓勵本院教師同仁爭取赴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或產業界研究與進修,以『學習新知識與技術』,提升教學研究品質。
f. 爭取主辦各農學相關學術研討會:積極爭取各系專業領域之全國性及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在農學院舉辦,以提升院及校在國內外之學術知名度,更藉此『激勵學術水準』之提升。在策略上,由各系申請校、政府單位或民間團體之申辦計畫,以爭取辦理經費,並給予經費補助。
g. 躍進嘉大農林學報:規劃農學院學術研究期刊成為國內第一級期刊,甚至國際SCI期刊之可行性,藉此增進農學院『教師升等』助益與學術研究知名度。
2. 勵行傳承 (Scheme Heritage, SH):強化學院各系所『課程之真與質,以及輔導學生之效與能』。策略:以課程理論與實務學習並重,強調基礎訓練,培養學生推理、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強化學生實驗與田間實習的學習,進而產學鏈結,連接學校既有UCAN系統,營造學生成就的學習環境。
課程之真與質
a. 因應社會發展之需要與配合國家經濟與人才之需求,依教師專長規劃一套專業課程,以『高校深耕計畫內涵及滾動式管理』修訂各系所之課程,並規劃出更多之跨系及跨院之應用學程課程,以供學生選修。
b. 農學院大學部的課程規劃已含學術理論與實務應用之『課程模組』,應需再強調基礎訓練,培養學生推理、分析、獨立思考、創意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且強化學生實驗與田間實習的機會,積極安排學生『暑期到國內相關機構實習或與國外學術單位或異地產學實習交流』,以增進學生學習效果。
c. 將推動各系所之課程模組化-專業學術學程與實務應用學程,鼓勵各系所將課程整合成理論與實務應用結合跨領域及產業應用,以因應社會產業所需而設計,落實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密切連結,提高學生學習成效與團隊合作精神,『賡續辦理農學院的專題研究或製作競賽』等。
d. 鼓勵大學部學生積極參與科技部「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之申請,可提升學生參與學術專題研究的興趣、風氣與能力,並增加教師指導學生從事專題研究之機會與深化其學術研究專業能力,進而作為碩士班招生的利基。
e. 建立師生『教學研究互動之場所』,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成效,以增進師生之教學互動交流。持續聘請不同領域且具專業特色之師資來校服務,以強化農學院師資陣容,以及提供經驗豐富的產業界專家或卓然有成的大師來校演講或協同教學,以加強教師於創意教學的能力。
輔導學生之效與能
a. 提昇讀書風氣、塑造學生均衡發展的環境: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努力向學並主動追求新知的習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題實務之科學技能訓練,及早培養科學精神與探索知的樂趣。鼓勵學生參與藝文表演展覽,透過情感和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涵養學生,重視校園規劃及美化,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與生活品質。
b. 加強學生學習與就業輔導:鼓勵各系透過導師、研究生或資深學長,來加強輔導學習落後學生,從專業知識、學習技巧、學習心態與生活習慣等改善其學習績效。為利於學生畢業後之就業發展,將配合學校辦理各項就業輔導事務,如就業發展說明會、講座、徵才博覽會等。
c. 加強導師與學生之互動關係:配合學校「教訓輔三合一」制度,了解學生家庭、生活及學業上之問題,並協助解決。此外並請大一導師利用機會向同學說明各系之學習重點、未來發展,以培養學生之興趣。請各班級導師積極宣導與推動e-Portfolio,建立就業學習護照與各項的生涯輔導,提昇就業競爭力。
d. 加強師生互動關係:學生除與班級導師互動較頻繁外,對非導師的系所教師較陌生,因此將定期舉辦全院性之師生聯誼活動、球類比賽,以增加學生與非導師教師間之互動,健全師生間之溝通管道。
e. 鼓勵學生參加社團:在不影響學業之情況下,鼓勵學生多參加社團活動,並踴躍擔任各社團幹部,以利學生自我成長及培養其領導管理之才能,並可增加團體生活、人際關係與情境管理能力。
f. 加強各系與畢業系友之聯繫:透過系友會之聯繫,讓同學們由橫向的連絡擴展到縱向的連絡,並進而擴展到各地點各階層,將來可以凝聚成一股力量,協助在校生日後之就業或成為事業發展的夥伴。各系及研究所設立每一年畢業的班級聯絡人,請班級聯絡人協助建立並定期更新該班同學之聯絡方式,以建立綿密的校友聯絡網,成立各系所系友會,邀請傑出系友回母系演講,鼓勵在校學生。請各系所成立系友會的Face Book / Line Group 等,並將各班級已有的設群結合起來。
3. 永續創新 (Sustainable Innovation, SI):校院務行政系所縱橫連結,以責任同理心:people connect paper work為根基。策略:運用深耕推廣服務,系所及附屬中心善盡“農”傳責任及校友連結,強化推廣服務團隊,以發揚嘉農 (KANO) 精神真善美之境界。
強化推廣服務
a. 積極推廣農業新知識及技能:推廣服務工作為農學院教師重點工作之一,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及研究下,並配合國家農業發展政策,將藉由附設之農業推廣中心充分利用現有之教學資源,善盡社區教育之任務,並可增加校務基金經費之來源,同時可利用此機會與各地區農會、改良場及產業界密切合作,增進雙方之互動關係。
b. 建立雲端提供業者技術服務:農學院擁有傑出之師資,在優良之學術基礎及充分之儀器設備支援下,可提供業界各種技術及分析服務工作,一方面可協助業者之研發生產工作,增加雙方互動之關係,另一方面亦可增加各系所建教合作之機會。並將各技術專業知識轉成電子資料,『配合學校研究團隊平台建立雲端農業知識庫與農業4.0應用』(可結合理工學院向農委會爭取大型計畫)。
c. 回饋社區建立良好關係:農學院擁有各方面之人才,可直接對社區提供諮詢服務,亦可辦理各種科技研習營,將科技生活化與普通化,提供社區居民及中小學生研習之用,增強與社區之互動,建立良好關係。
d. 配合學校美化綠化校園環境:擁有各種美化綠化之專業人才,在總務處提供經費支援下,農學院相關系所將提供技術支援,美化綠化校園環境。
4. 面對挑戰 (Switch Challenge, SC):活動國際化的交流,展現『研產學』作為爭取招生的實質方法。策略:融入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3五工程中長程計畫,以提升國際視野及生源活化之成效。
由於少子化及社會產業發展改變學生來源,農學院近年各學系入學分數雖有逐年提升,將藉助各學系所『研產學』作為宣傳工具,或赴各重點高中進行宣導及評估農學校園開放日之實施,以吸引素質優良之高中畢業生選讀農學院各系。研究所方面,宜先發展各系所自有的教研特色,將教學研究與產業界結合,輔導學生就業,減少學用落差,並鼓勵嘉義大學優秀學生留校繼續攻讀研究所。
活動國際化的交流
a. 提昇語文能力,並加強招收國際學生:持續推動碩博士生英文以及其他外語能力之檢定制度,並鼓勵各系所加強招收國際學生,鼓勵教師們開設以英語授課之課程。
b. 積極推動全英文學程:鼓勵教師開授全英文課程,指導國際學生,精進全英文學程教學設施與生活環境,加強台灣生與國際生的交流互動。
c. 深耕國際校際網絡:加強與歐洲、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大陸等地著名大學之實質學術交流活動,由遠距教學、交換學生,進而簽訂雙聯學位。
d. 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邀請國外知名教授來校講學,爭取主辦國際學術研討會,並鼓勵教師參與國際學術會議或參訪活動。
院務行政方面
a. 行政以配合教學及研究為目標:學院內各項行政措施透明化,經費分配合理化,循序漸進,期使本各方面之表現,更上層樓。
b. 訂定與修訂院屬規章與強化委員會功能:配合時空變遷訂定與修訂各類要點,作為院務推動依據。各委員會組織運作上,強化其功能與效能,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各項機制。
c. 宣傳與行銷:院系的發展除需具備競爭優勢、特色與豐沛的資源外,院系的對外宣傳與行銷,也是競爭優勢的重要利器。在策略上,將配合學校活動製作文宣海報。
d. 學院的永續發展有賴成員系所,以及全體教職員工生的共同努力:相信豐富的智慧是來自於學院各成員的相互激發,期待敞開心胸,讓每一位師生的熱情、興趣、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創意自然源源而來。並透過參與式的溝通,尋求每位師生、系所以及院校之間的共識,大家有志一同、協力合作,本院的未來必然日新又新,充滿光明。
期待嘉義大學農學院將以繼往開來之『4S:智慧、勵行、永續、面對』等來達成『THICK:科技、傳承、創新、挑戰及嘉農 (KANO) 精神』作為「厚植實力」與「奠定利基」的目標,進而「邁向卓越」與「特色聚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