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閱讀更多

榮譽榜

新聞公告

國立嘉義大學

臺灣圖書及檔案文獻保存維護研討會在嘉大

2023.10.13

    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以下簡稱嘉大木設系)與具有百年圖書修復歷史的國立臺灣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臺圖)於今(6)日首度合辦「臺灣圖書及檔案文獻保存維護研討會」,探討電子檔案保存、蟲害對紙張的影響等課題,並突破傳統國內手工修護紙紙漿大多為進口楮皮限制,嘉大木設系夏滄琪教授團隊發表以本土月桃葉鞘研製修護用手工紙及書畫用紙,期能整合學理與圖書館實務經驗,促進大眾了解圖書及檔案文獻保存與維護的重要性,讓圖書及檔案文獻得以長遠流傳。     嘉大於民國8年臺灣公立嘉義農林學校即設有林科,傳承至今,木設系(所)在兼顧科技與環保的理念下,善用天然木材資源,應用於家具、造紙等室內外環境,以調節室內溫濕度,節能減碳,固定碳素,減緩地球暖化及環境衝擊,師生長期研究木材及環境相關議題,含紙張纖維、蟲類及黴菌等,透過本次研討會發表利用月桃葉鞘的植物纖維,研發圖書及書畫修護手工紙,更適合國內書畫家與紙質修復師使用。     國臺圖圖書醫院創立於1915年,是國內少數具備修復古籍能力機構。近年協助慈濟證嚴法師修復書頁嚴重受損,歷經蟲蛀、水淹、土埋、戰火等致無法翻閱的500年歷史手抄本古蘭經,約花費35個月「修舊如舊」的修復,重現珍貴歷史風華,創下國內歷史性經典修復,引起國內外各界關注,特別藉由研討會揭開修復過程的挑戰,讓大眾更加認識圖書修復與文獻保存的重要性。

國立嘉義大學

嘉大首辦國產牛肉料理與行銷班 視覺及味蕾豐富的饗宴

2023.09.22

    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與動物科學系為推廣臺灣本土牛肉肉質鮮嫩的特色與高水準的口感,9月6日至9月8日首度開辦「國產牛肉料理與行銷實務」之農民學院訓練班課程,吸引遠自臺北、桃園,甚至金門等地區20位學員,不懼距離遙遠來到嘉大蘭潭校區參與訓練課程。     開訓典禮由農推中心林明瑩主任與動物科學系李志明助理教授共同主持,林主任特別指出,感謝動物科學系吳建平教授與李志明助理教授費心協助事前的規劃與籌備。本次牛肉料理與行銷的課程內容,包括本土牛的飼養與行銷、實作料理及潔淨肉品的規範等三大部分,其中最吸睛的莫過於實作料理,從涮牛肉湯、滷牛鍵、滷牛肉、炒溫體牛肉、燒烤牛肉及製作牛肉丸等各式牛肉常烹煮的料理。課程師資有來自農業科技研究院許宗賢研究員、臺南大飯店許煜忠主廚、芸彰牧場張志名總經理、黃慶賓料理長及動物科學系陳祥良助理教授,分別講授國產牛的飼養管理、屠宰流程及分切技術,利用產銷履歷追溯肉品來源,肉類的分級與評選,潔淨肉品無添加的概念,延伸至牛肉加工品的製造及相關料理的烹調等,讓學員了解食農教育從產地到餐桌之概念。     本次課程為首次開辦,動物科學系也準備各種牛肉部位讓學員親身體驗從獨立操作屠肉分切到烹調料理,學習辨別及了解牛肉各部位適合的料理方式。遠至金門前來參加的林軒正學員,家裡經營青年牧場,有意運用黃雜牛牛肉創造出新產品建立自有品牌,他表示此訓練班對牛肉的烹調有非常深入的講解及實作,還能直接品嚐牛肉的料理,真是不虛此行。從臺北市前來上課的沈祐謙學員,本身也是廚師,他提到這個課程非常豐富,讓自己在牛肉料理多元運用上有進一步的了解,把握機會與講師交流廚藝,收穫滿滿。     參訓學員紛紛表示,課程主題及內容規劃相當充實且豐富,很幸運有機會參加此活動。嘉大以農立校已有百年歷史,位處雲嘉南農業生產之軸心,農業推廣中心在嘉大已超過40年,擁有9位不同農業領域專精的推廣教授,致力於服務在地的農友,未來將持續與農民學院合作籌劃更多元的課程,滿足農友需求,實現農業終身學習與時俱進之目標。

國立嘉義大學

嘉大木設系劉千瑜同學獲教育部學海心得優良獎 獲邀分享海外見聞

2023.09.22

    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劉千瑜同學榮獲教育部學海系列獎補助金,於111年6月至111年9月以實習生身分赴越南平陽省土龍木市及富坊的鼎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實習,返臺後分享自身旅外研修心得與實習經驗,從全臺各大專校院受領教育部學海系列計畫補助金之學生中脫穎而出,經教育部評選為優良,9月8日由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長李彥儀公開表揚授獎,分享在疫情趨緩後出國實習之所見所聞,期許藉由自身經驗分享,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海外研(實)習計畫,為日後的學習及職涯奠基。     木設系劉千瑜同學表示,申請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時正逢疫情期間,前往實習的日期不斷延宕,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但經木設系指導教授蘇文清教授的引導,仍持續不斷準備相關申請資料、撰寫履歷表等待結果。在嘉大修業期間曾選修家具製圖、人因工程、木材膠合、木工機械加工以及基礎越南語等相關課程,提升自我的專業知識、木材加工技能及語文能力。從學校學習進階到職場,有許多的挑戰要面對,例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工廠經營的核心理念,因此,生產線上的時間壓力很大,當發生突發狀況,例如加工過程中的誤差、包裝問題或客戶反饋等,皆需快速應對,解決問題,不僅考驗應對能力,更積累許多寶貴的實務歷練。     木設系蘇文清教授表示,劉千瑜同學在越南實習過程中,學習從工廠端量化生產設備的運作流程、生產線管理、問題解決和品質管理等技能,實際了解家具產業從開發設計、打樣、製造、正式生產、包裝到最終出貨的完整流程,將有助於未來投入臺灣或越南工廠的生產製造和經營管理時,能更加快速了解公司製程。   嘉大林翰謙校長表示,教育部以學海系列獎補助金方式獎勵年輕學子參與國際學術社群,國際處為協助師生了解教育部補助出國研修計畫,每年透過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辦理10場次說明會,鼓勵學生提出申請,確保出國手續與流程順利完成,配合國際交流基金等相關經費挹注,歷年來薦送400多名學生分別至美國、日本、西班牙、捷克、越南及泰國等地進行跨國修習學分或職場實習,希望在全球化的世代,讓學生有機會踏出臺灣,走向世界,開拓自己更遼闊的視野。

國立嘉義大學

嘉大導入自動化栽種管理系統 建立中草藥產銷智慧鏈

2023.09.22

    嘉義大學配合政府推動臺灣精準健康、資訊及數位等核心產業,結合食品科技、生技、食農等營養保健領域教研量能,執行高教深耕計畫C主軸-產學連結子計畫「中草藥應用推廣」,跨領域透過資訊技術、物聯網(IoT)、大數據(Big Data)分析及AI技術等前瞻技術,搭配中草藥藥理專業知識,於蘭潭校區園藝技藝中心建置「保健作物AIoT 智慧種植基地」。     臺灣種植中草藥面積約 500 公頃,依市場供需概況,目前國內中藥材大部分仰賴進口,每年進口約5萬公噸,用於疾病治療方面的中藥製劑產值僅占20%,而以中藥材為主的食補及機能性食品等占80%。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臺灣研發出緩解COVID-19輕症中藥複方,隨著染疫人數暴增,「清冠一號」及相關可調理保健身體的中藥配方引發搶購熱潮,清冠一號更曾面臨供不應求或藥物不足情形。有鑑於此,該「保健作物AIoT 智慧種植基地」目前以小規模種植清冠一號藥材中的「薄荷」及「魚腥草」為主,嘉大教師團隊整合智慧栽種及綠色化學技術,導入環境數據監控、灌溉、施肥及散熱等系統,達到標準化控管之目標,透過自動化栽種管理系統監控,蒐集種植數據,以期未來有機會推廣至嘉大實習農場作大面積培植。     計畫之主持人陳瑞祥教授與生化科技學系、生物資源系學生透過場域實作,除能了解栽種管理AI 模型以優化各作物的最佳栽培管理模式,建立出薄荷及魚腥草的模組化智慧管理系統外,並學習應用綠色化學萃取技術,日後將有助於培育國內中藥材加值應用之相關人才,進而帶動臺灣本土原料藥材整體產業鏈之發展。

台南搶救「台灣經濟大樹」 文史工作者戰植物專家

台南搶救「台灣經濟大樹」 文史工作者戰植物專家

2023.09.06

新聞日期:2021/07/14 新聞出處:自由電子報 新聞標題:台南搶救「台灣經濟大樹」 文史工作者戰植物專家 新聞內容: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針對中西區健康路家齊高中校前橡膠樹存活爭議,市府今(14)日首度會勘,文史工作者李文雄指出40餘年的橡膠樹見證台灣60年代經濟起飛,應作整體營造保留,當地里長則建議適地移植不是移除;不過,與會專家學者說明樹木中空腐朽、浮根嚴重,保留或移植有困難。     市府進行風險樹木總體檢,原打算7月底前砍除家齊校前8棵橡膠樹。李文雄表示,健康路周遭有家齊、南商、進學、中山等中小學,而且「沿排橡膠樹一直種到安平工業區」,正是見證台灣60年代經濟起飛的建設與綠化,應是整體營造「健康大道」台南建城400年宏觀意象,「樹木跟人的生命價值一樣」,邀更多高明會診,而不是唯有砍除一途。     仙草里長曾俊仁說,橡膠樹遮掩交通視線,曾發生倒樹砸車傷人意外,里民陳情不斷,他建議「是移植、不是移除」,移植其他合適地方。前議員李文正也表同感。     與會的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詹明勳、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教授郭章信說明科學檢測,橡膠樹現地生長條件不佳,內部中空腐朽,浮根嚴重,表面根盤已無支撐力,瞬間強風強降雨易造成突然斷裂風險。他們認為,人行道有限無法容納,移植別地可行,但前提是腹地要夠大。     南市景觀工程公會理事長吳建勳說,這裡橡膠樹樹勢已呈衰敗,而公務人員又承擔民眾要求安全的龐大壓力責任,橡膠樹當行道樹職責已可以退休,文化歷史與現實面得作取捨。     家齊高中總務主任鄭順彰說,橡膠樹曾發生向內傾倒,幸好未傷及學生,現存的橡膠樹是否移除,尊重市府的安排。     台南社大公民智庫執行長黃建龍、台南社大老師李武昌則認為,「不是中空腐朽的樹木都不能救」,需要由樹醫師進一步評估,依現地人行道腹地選擇較合適的保留營造。黃建龍也建議市府公布598棵風險樹木評估成果,形成社會多數共識,以免屆時民眾只看到大量移除,不解原因就炮轟市府,原本通盤檢討改善是好事卻變成壞事。     由於與會者意見不一,是否暫緩移除或照樣執行,工務局副局長王建雄僅表示帶回研議,現場未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