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大學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下,持續推動「通識實踐課程」,透過多元化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外,也能實際走入在地、接觸生活議題,進而培養跨域思維與社會參與能力。113學年度第2學期總計開設17門通識實踐課程,開課系所跨7大學院,充分展現嘉大在教學創新精進上的努力。
在「雲嘉南史蹟踏查」課程中,應用歷史學系陳凱雯老師帶領學生進行三次史蹟實地探訪,從民雄古蹟、嘉義市街發展到糖廠文化,學生透過田野調查與影像創作,將所見所學轉化為史蹟短片,不僅深化對地方歷史的理解,也展現青年世代對在地文化的關懷。「微生物與生活」課程由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謝佳雯老師主授,學生親手培養微生物、進行革蘭氏染色,並動手製作優格、天貝與納豆,體會發酵食品的科學原理與飲食文化,學習過程充滿驚喜與實用價值。
資訊工程學系許政穆老師的「網頁程式設計基礎入門」課程,結合生成式AI工具,帶領學生從HTML、CSS入門到網站設計,最終完成個人化的主題網站,不僅強化數位素養,也培養學生運用AI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學系張淑媚老師的「心靈牌卡與自我探索」課程,以塔羅牌及多種心靈牌卡為媒介,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與心理調適,期末更舉辦校園攤位活動,由學生親自擔任解讀者,展現自我成長與溝通表達能力。
園藝學系許揚昕老師開設的「園藝技藝實作」課程,讓學生從草花育苗、嫁接繁殖到香草肥皂製作,體驗植物生命的各個階段,透過實作提升對園藝的興趣與生命連結。獸醫學系吳瑞得老師的「犬貓照護」課程,結合嘉大動物醫院見習與校外收容所參訪,讓學生學習伴侶動物的照護知識,理解動物行為與人畜共通疾病,並培養對動物福利的關懷。另有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翁永進老師的「智慧生活與創意設計」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和創意思維訓練,鼓勵學生以跨域方式提出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展現創意設計與實踐能力。
嘉大通識實踐課程強調「做中學」與「學以致用」,無論是走入地方進行史蹟踏查、動手製作食品與園藝作品,或是應用科技進行網站設計與創意發想等,都能讓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具體經驗。這些課程不僅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更體現嘉大「教學創新精進」的核心理念,嘉大將持續推動多元課程,培養學生關懷社會、面對挑戰與創新實踐的能力。
圖1:雲嘉南史蹟踏查-參觀蕭壟文化園區。(照片由研究發展處提供)
圖2:微生物與生活-手拓印觀察同學手上有什麼細菌。(照片由研究發展處提供)
圖3:網頁程式設計基礎入門-期末成果發表同儕觀摩與互評。(照片由研究發展處提供)
圖4:心靈牌卡與自我探索-講師帶同學抽出大牌。(照片由研究發展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