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院設有食品科學系、水生生物科學系、生物資源學系、生化科技學系、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共五個學系(所)。
最沉穩的民生事業-食品產業
食品科學系以培育食品製造、管理、創新、企劃等之實務及研發能力專才。113年辦理大成長城企業、中原食品工業開發、台灣食研食品、永健健康促進中心、屏榮食品、統一超食代、愛之味、碁富食品、福比及嘉義地方檢察署等10家產業界蒞校舉辦企業說明會;也透過美國里德生態中心首席科學家羅揚銘博士之專題講座分享以生態永續的方式開發臺灣成生態島。安排41名大二學生至大成長城、中原食品、台灣食研食品、瓦城泰統、生達化學製藥、宏全國際、佳味香食品、阿甘薯叔、屏榮食品、政益食品、嘉創中心、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得意中華食品、統一企業永康廠 、覓食お弁当屋さん、陶板屋、博堯生物科技、貳樓、愛之味、源順食品、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嘉義縣衛生局、榮合食品等23家食品相關產業實習,從學生身分到實習生身分,從理論到職場實務作業,親身體會能更直觀面對職場專業能力的需求,進而利用在學期間加強自身能力的投資。
研究與產業並進 國際觀與專業培育並行
水生生物科學系以培育「水產研究」和「水產產業應用實務」人才為宗旨,特色包括:觀賞及食用魚繁(養)殖技術及原生魚類保育、機能性飼料及貝類餌料開發、水環境控制與生物檢測技能及太陽能光電和智慧型養殖技術的訓練。協助水試所文蛤養殖環境科學化管理,執行農業部漁業署牡蠣養殖環境分析、強化產銷履歷驗證;辦理養殖場認證教育訓練、太陽光電綠能設施養殖技術規劃,輔導漁電共生生態調查。研發特製人工飼料及微米級文蛤輔助飼料與益生菌,對高單價之水晶鳳凰螺及硨磲貝進行飼料開發等。另與綠岩能源集團子公司綠昇能源簽署合作;與馬來西亞血蛤繁(養)殖技術建立合作;與養殖戶簽署文蛤輔助飼料養殖合作。針對布袋地區漁電共生養殖場之大數據管理APP開發等合作。為培養學生國際觀,加入熱帶水產國際鏈結聯盟碩士學位學程(International linking program ILP),與日本鹿兒島大學、菲律賓Visayas大學等亞洲7校聯盟。獲農業部「一般公費生培育計畫」補助,每年補助公費生5名,學生可於修業期間每學期獲11萬5千元生活費補助,輔導於畢業後至養殖現場就業。
探索生命、守護未來 培育生態永續專才
生物資源學系課程以1. 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理念: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林業試驗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等機構合作提供訓練機會。2.多元的環境教育推廣:開設「環境教育學程」為永續發展貢獻心力。3. 特色課程:科學繪圖、生態攝影培養學生以視覺藝術呈現科學內容。教師研究成果在生物多樣性研究、野生動物保育與環境管理等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學生在學術研究、實務應用及國際交流等均有亮眼表現。海外交流與國際實習,韓國猛禽研究交流:蔡若詩助理教授帶領學生前往韓國,參與猛禽繫放教學工作坊,與首爾大學、慶熙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陳宣汶助理教授執行「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帶領學生前往泰國進行熱帶疾病病原診斷與田野寄生蟲學實習,提升學生專業技能與跨文化交流能力。並率領學生參訪滋賀縣立大學、龍谷大學、京都大學,深化學術交流與國際視野,在培育學生具備專業素養與國際競爭力表現卓越。
精準健康科技推手 踏實‧創意‧國際觀
生化科技學系針對全球綠色產業潮流及精準健康趨勢,組成「中草藥綠色萃取技術團隊」,經國科會科研創業計畫補助,以超音波防高溫萃取技術及量產製程等專利技術,衍生新創企業克蘿伊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並榮獲三屆「國家新創獎」。配合醫學院籌備處,聘任2位現任西醫和中醫主治醫師。依教師專長分「醫學科學」與「生化科技」兩大領域。研究涵蓋眼科疾病、神經疾病、中醫治療、腫瘤抑制、微生物致病、生醫材料、生物藥劑、天然物萃取、植物生物防治、微生物應用、蛋白質結構及質譜分析等。業界連結方面,藉中研院、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國衛院、長庚醫院之學者和醫師擔任兼任或合聘教授,與嘉創中心、永昕生醫、大江生醫等生技公司簽署產學合作協議書。學生可申請教育部學海築夢等計畫,赴美國、澳洲、日本、泰國或印尼等海外學習交流。也藉由「全球優秀青年學子來臺蹲點計畫(TEEP)」,與來自日本、印尼、印度和香港之大學師生進行短期實習。畢業後除可繼續升學,亦可從事藥品、醫用化學、生物製品、食品製造、生化科技研發、醫療保健服務、檢測技術服務、法律服務等行業之研發、品保、銷售、製造或採購等職務或公職。
紮根生醫科研,強化中西醫藥產學鏈結
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系師資與課程結合三大生醫科技奠基領域:微生物、免疫、生物醫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題研究提升研發基礎,發掘優良生醫企業強化產學鏈結。積累學術界、研究界與生技醫療產業各領域優秀畢業系友,橫跨相關領域管理階層。關鍵特色:1.畢業系友表現亮眼:任職學術教職,台大流預所、成大醫學系、國家衛生院;任職生醫產業管理職,輝瑞大藥廠、台灣神隆、金穎生技、台灣東洋藥品、大江生醫等;另有專利事務所等相關領域專業人士。2.為生醫領域知識與技術奠基:完整的基礎課程、扎實的實作與實驗課程、緊貼科技脈動的專業選修、配合課程的產業參訪、搭配跨系、院、校與國際學程的多元學習與交流。3.因應研發與課程需要廣邀專業師資:與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合作研發並延攬合聘師資;延攬研究型醫師協助中西醫藥相關課程授課。4.積極推動專題研究提升學生研發能力:國科會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通過率將近五成,指導計畫超過5件通過核准。5.完善學產鏈結:每年推薦1-3名學生畢業前一學期前往知名生醫產業進行全學期專業實習,例如:葡萄王生技、台美檢驗、大江生醫等。
圖1:嘉大談芷芸同學參與國合會計畫至巴拉圭進行海外實習。(照片由生科院提供)
圖2:生命科學院113年度開放日院長與參加活動高中生合影。(照片由生科院提供)
圖3:食品科學系張文昌老師指導學生參加113年台灣食品產業創新競賽榮獲佳作。(照片由生科院提供)
圖4:嘉大生科院學生至宜蘭雙連埤協助復育稀有水生植物-日本菱。(照片由生科院提供)
圖5:生化系陳政男老師實驗室之創新創業團隊CMT Healer在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劃」食品創新競賽中榮獲銀獎。(照片由生科院提供)
圖6:微藥系學生學習成效論文競賽壁報展覽。(照片由生科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