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大學持續透過創新課程設計、跨域學習、產學鏈結及國際合作等多元策略,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展現卓越辦學特色,在少子女化的嚴峻挑戰中穩健發展。嘉大113及112學年度學士班日間學制註冊率分別達95.53%及97.39%,除藝術類科學系外全校各系皆滿招,博士班註冊率近三年更均達100%,展現嘉大在提升教育吸引力及滿意度方面的具體成果。
嘉大113學年度招收學士班日間學制39系、招生人數1,901人,註冊率高達95.53%;另配合政府政策招收學士班進修學制12系、招生人數593人,在少子女化衝擊下註冊率僅56.95%,致整體註冊率未達九成。在多數國立大學進修學士班因註冊率不佳而停招的現況下,嘉大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持續開設橫跨6個學院的12個進修學士班、全國最高招生人數593人(其他國立大學進修學士班招生人數多在200人以下),提供國人終身學習的多元進修管道,實應得到社會更多的肯定,而非將進修學士班註冊率與一般日間學制註冊率混為一談,而遭致社會大眾的誤解與不安。
為培育學生成為跨領域、多專長的人才,嘉大持續提升師生創新學習,推動微學分、跨領域學程、通識實踐課程、業界協同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等,更提供學生跨域學習獎勵金、學生修習磨課師獎勵金,以鼓勵同學們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此外,為幫助學生提升跨國移動力,學校推動大一英文分級授課、提供學生修讀EMI課程獎勵金、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國際交流補助、國際學者協同教學等,以提升學生未來競爭優勢。
為落實全人教育之發展,培養學生在地關懷,由「嘉義出發 立足全球」之視野,嘉大以嘉義地理特殊性及豐富的生態多樣性為基礎,推出「嘉義巡禮」課程,藉由帶領學生走出戶外,體驗跨文化素養、跨領域知識、跨經驗之課程,使學習過程多元化、深度化,培養學生具備通識素養並結合在地關懷,增進學生對於嘉義縣市人文、歷史、地理、生態等各面向之了解。藉由課程培育與在地化之連結,貼近嘉義的人情味,紮實促進地方再生,創造產業價值的可能,並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特別在產學鏈結部分,嘉大教師團隊已6次榮獲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年度產學合作經費高達8.56億元;獲教育部持續補助的教學計畫包括有高教深耕計畫、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大學聯盟深化數位學習推展與創新應用計畫、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教育部數位人文跨域人才智慧領航計畫、教育大數據微學程計畫等多項計畫,挹注大量資源以提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於近期加入台灣大專校院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推動跨校半導體課程,尤其薦送學生經由國合會媒合赴海外邦交國進行國際合作計畫,以專業協助邦交國發展農漁牧業與食品加工等產業,展現嘉大人身為全球公民,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具體行動。
圖1:2024世界綠色大學排名嘉大在全球1,477所大學中脫穎而出榮獲187名。
圖2:2024第21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嘉義大學居國立大學第6名,全國公私立大學排名第10名。
圖3:綠色化學技術引領醫材產業永續發展,嘉大教師團隊第三度榮獲國家新創獎。
圖4:嘉義巡禮-認識嘉義特色文化帶領學生走訪工廠村笑瞇瞇老奶奶懸絲偶劇團,嘗試操作懸絲偶。
圖5:中草藥GAP推廣及農場體驗-學生於園藝技藝中心內的保健作物Alot智慧種植基地採收魚腥草準備製作茶包。
圖6:執行農業部農業有機廢棄物回收之減碳永續循環利用,融入教學實作,讓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實作技術。
圖7:嘉大生化系及生資系師生創業團隊CMT healer,開發出低成本、天然無毒兼具中草藥功效和天然植物精油香味的創新芳療產品。
圖8:嘉大生資學系師生跨出舒適圈赴韓交流,野外繫放赤腹鷹及灰面鵟鷹。
圖9:嘉義巡禮-以嘉義地理特殊性及豐富的生態多樣性為基礎至布袋好美里環境永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