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外學者研究指出,目前世界上17種陸寄居蟹中,有10種曾被發現使用人造垃圾作為居所。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邱郁文教授表示,近年因海螺面臨人類大量獵捕,造成螺殼資源日益短缺。陸寄居蟹尋無海螺殼,被迫揹負人造垃圾或非洲大蝸牛殼。若以非洲大蝸牛空殼為家,就自身防禦來說,非洲大蝸牛的殼較海螺殼輕薄,會導致雌蟹在海邊釋放蚤狀幼生時,較容易被海浪捲走,不堅固的外殼也讓路殺風險大幅提高。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在太平島採樣研究陸寄居蟹,發現有皺紋陸、短掌陸及橙紅等3種陸寄居蟹,其中皺紋陸為最優勢種類;這些陸寄居蟹逾9成揹負海螺殼,而非人造垃圾,顯示太平島棲地良好。
在抗生素使用日益受到限制的全球畜牧產業中,由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陳國隆教授領軍的研發團隊,成功從微厭氧高壓發酵系統中篩選出高產抗菌脂肽的枯草芽孢桿菌LYS1菌株,開創一條取代魚粉與抗生素的新路徑。此菌株不僅能在極短時間內產出超過2%的表面素,且具備高抗熱性與耐酸鹼環境特性,顯著優於市售同類益生菌。特別是其所產C-C長鏈環狀表面素展現出卓越的抗菌力,對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畜禽常見病原體有良好抑制效果。這項創新突破,使LYS成為發展高效益、環保型家禽飼料的核心微生物平台,為無抗飼養及食品安全提供堅實科學基礎。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去(113)年10月救援因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的牛頭㹴母犬「小美」,雖符合人道安樂標準,仍積極為牠治療。嘉義大學獸醫學系詹昆衛教授團隊免費協助針灸治療,小美經針灸、復健,癱瘓明顯好轉,原需人工排糞、無法翻身,如今可以自行排糞,後肢也恢復部分感覺與行動能力,能夠半蹲、搭配復健車緩慢行走,獲得重生,嘉義縣政府特頒發感謝狀致謝提供醫療資源的嘉義大學及領養的動保人士阿娥姐。
嘉義大學去(113)年獲林業署嘉義分署核撥嘉義縣竹崎鄉金獅寮段國有土地及建物。四月中旬,林翰謙校長率領總務處、人事室、主計室及秘書室同仁踏勘位於阿里山林鐵水社寮車站旁的嘉大「水社寮學習研究教育中心」,擘劃未來發展願景,包括:1.環境生態及林木生產教育學習場域(森林生態性經營、生物多樣性);2.森林淨零排放加值模式(森林碳匯、減碳);3.國產林伐造集運儲示範林地(木材生產、伐採集運示範);4.人文歷史文創(林業鐵路、在地林業文化);5.社會責任(安全舒適環境、生態工程)。另外,嘉大通識教育亮點課程-「嘉義巡禮」Part Ⅲ long stay的課程內容規劃亦配合一併展開,特別是夜晚在中心外的「螢光晚會」,更讓全校師生期待。(照片由洪年宏提供)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4月27日至5月2日於長榮大學舉行,嘉義大學參加項目計有田徑、游泳、羽球、跆拳道、柔道、舉重、角力、木球等8項,參賽選手83人,競賽報名112項。讓我們為嘉大選手們加油打氣,「得冠軍,拿金牌,光榮返回來!」
高雄市山區楠梓仙溪國家級濕地生態豐富,包括南台中華爬岩鰍、台灣光唇魚等魚類資源,沿岸分布許多台灣原生種植物,如稀有三葉花椒、榔榆等,卻面臨銀合歡等外來種植物入侵危害,衝擊植被生態系統恐造成重大環境危害。高雄市農業局與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合作,深入那瑪夏山區楠梓仙溪畔移除外來入侵植物1.5公頃,移除重量達2千公斤。嘉大森林系張坤城副教授講解外來入侵植物的識別方法、生態影響及移除策略,強調外來入侵種植物擴散迅速,恐威脅楠梓仙溪濕地原生植被與濕地生態,這次透過「守護濕地行動」抑制擴張,同時提升民眾保育意識。
嘉義大學除了有嘉義巡禮課程、師資培育課程、語言學習及USR計畫等優質學習環境外,還有可助您圓夢的國際雙聯學位、安心就學獎助學金、輔系與雙主修及U-start創業計畫等,來聽聽嘉大學生怎麼說
嘉義大學榮獲113年第21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三獎項,獲獎三項皆以全人健康醫學有關:1.生化科技學系陳瑞祥教授、陳政男教授、張心怡教授、簡涵如助理教授、陳義元助理教授及農藝學系許育嘉副教授:「綠色溶劑結合親水性凝膠應用於中草藥萃取創新產品開發」。2.動物科學系陳國隆教授、李越勝博士、應用化學系古國隆教授、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朱紀實教授及謝佳雯副教授:「高產表面素枯草芽孢桿菌LYS1發酵產物提升肉雞生長性能經濟效益」。3.園藝學系李保宏助理教授與成功大學徐瑋萱副教授團隊:「開發益菌胞外泌體作為食品微物製劑於靶向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之治療」。
嘉義大學持續透過創新課程設計、跨域學習、產學鏈結及國際合作等多元策略,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展現卓越辦學特色。在少子女化挑戰下,嘉大仍展現穩健發展的成果,113及112學年度學士班日間學制註冊率分別達95.53%及97.39%,博士班註冊率更連續三年達100%,顯示嘉大在教育吸引力與學習滿意度方面的卓越表現。嘉大打造「智慧、行動、永續」的學習環境,每年提供1千萬元以上的「安心就學獎助學金」,致力於培育跨領域、多專長人才,並透過EMI課程、數位學習、AI應用及國際合作計畫,提升學生的國際移動力與未來競爭優勢。嘉大持續深化產學鏈結,教師團隊已六度榮獲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並獲得年度8.56億元產學合作經費,展現學研與產業合作的卓越成果。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近日舉辦第六屆「大專青年海外技術協助服務計畫」海外實習生、實習志工及實習華語教師聯合實習成果分享會,共有24位大專學生完成為期5個月的海外實習,其中嘉義大學即占7位,為全臺大專校院第一。嘉大本屆參與海外實習學生包括獸醫學系林以堃(史瓦帝尼)、農場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陳詩晏(菲律賓)、謝慈芳(聖露西亞)、水生生物科學系黃晹鈞(斐濟)、談芷芸(巴拉圭)、袁明嘉(帛琉)、李尚恩(帛琉),在成果分享會中分享駐地專業技能培養與參與援外事務的獨特經驗,同學皆表示可運用在校所學,學以致用,更讓他們了解臺灣在國際合作中的角色,是實踐夢想的絕佳機會,也是一生難得的回憶。嘉大將持續與國合會合作推動「大專青年海外技術協助服務計畫」,讓青年學子有機會到海外服務學習、實現夢想。
本校總務處出納組專案組員職缺校內遷調公告
親子走進山林共學 根基營造「森植未來」行動正式展開
根基營造透過專案認養,不僅投入資源推動復育工程,更結合社區原住民力量與嘉義大學的科學監測,展現企業對生物多樣性與環境責任的深度承諾。
嘉縣漁業智慧養殖成效佳 吸引菲律賓業者觀摩學習
嘉縣府為避免漁民在轉型智慧養殖過程中單打獨鬥或走冤枉路,導入專家帶路機制,嘉義大學參與合作組成專家團隊,至漁場檢診給予深化輔導及陪伴,並提供諮詢服務及生產決策,透過專家帶路下讓科技漁業技術穩健落地。
點睛藝術》系列009訪中藥創新達人許開興
型男許開興是現任嘉義縣中藥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曾任嘉縣中藥製造職業工會理事長,對於嘉義大學厚植實力打造台灣中藥基地,樂觀以待。許開興表示,因中藥復育基地,在種植中藥方面,成功關鍵是水質、氣候及土壤,且要嚴格把關檢驗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物,再者,中藥和草藥最大區別,就是中藥以治病為主,草藥以食補調味為主,而且西藥是快速緩解症狀,治標不治本,所以時下年青人吃西藥為主,對於中藥無法解燃眉之急,使得中藥行業大受衝擊。
太平島寄居蟹生態穩定 國海院調查:螺殼充足 未見垃圾屋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教授邱郁文指出,海螺殼資源因人類獵捕面臨短缺,部分寄居蟹被迫使用不適當的替代品,如非洲大蝸牛殼或塑膠垃圾,相較於其他區域,太平島寄居蟹仍能使用天然螺殼,顯示環境未受過度人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