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全銜:視覺藝術學系
‧教師姓名(職稱):廖瑞章 教授兼系主任
‧學生:陳同學、陳同學、劉同學
- 計畫目的
- 提供年輕的陶藝家國際展演的展出的機會,並透過研討會由不同國籍的教授們給予作品的講評,提供年輕學子在創作上的建言。
- 各國的學生們藉由作品相互觀摩與學習彼此鼓勵,促進彼此在地域、文化與藝術創作上的了解。
- 激發年輕世代創作者的新思維,汲取國際展覽經驗,打破封閉的台灣陶藝創作氛圍,給新一代的創作者們帶來新的衝擊與思想
- 執行期程
- 計畫方式
- 檢討及建議
成果
- 學生發表個人作品與創作脈絡,藉由此機會增進與國際陶藝家的交流,使學生更認識亞洲當代陶藝的發展。
- 代表本校參展,藉由作品展出介紹個人之創作意涵,讓他國師生更理解本系之陶藝創作技法與觀念。
- 聽取2018年亞洲四國當代陶藝發展趨勢,關注新興議題及新的創作技法,訓練學生從研討會中觀察其他藝術家的作品與進行剖析汲取寶貴的資訊。
- 藉此參觀了首爾地區的美術館、文創市集以及弘益大學的校園與教學設施,感受到藝術大學的自由學風與設備完善的美術館受益良多。
我國的陶藝發展自80年代中日陶藝交流展之後,隨著新生代陶藝家自國外學成歸國轉而影響整個陶瓷創作的氛圍,如今不論是實用陶瓷或創作陶瓷皆奠定了相當厚實的基礎,在大學高等教育欠缺工藝創作人才的培育之下,能有今天的創作風貌時實屬難得。當代藝術是反映社會現象直接的因子,從一個國家的藝術創作能量能看出其國力盛衰的端倪。因此每次的陶藝交流展都將會具體地呈現在當今臺灣、大陸、韓國及日本的現代陶藝發展趨勢,建議參展學生透過交流展的形式與他國新生代陶藝家交流汲取優點,作為個人未來陶藝創作的經驗。
同學計畫心得
陳同學心得分享
- 前言
- 行前準備
- 交流成果摘要與活動紀錄
這次很幸運可以參與到佈展的部分,從海運的木箱之中拿出作品必須全程錄影,以確定作品是否是在運送中破損,如果破損如何在短時間內修復讓作品能夠順利展出。在佈展過程中還會與不同國家的學生合作,這是非常難得的體驗,最後所有作品放置完成之後再由各校老師共同決議是否恰當並微調。
佈展完成隔天開幕之後,開始所有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時間,大家在如果展場中看到有興趣的作品很快速就可以找到作者,可以詢問相關問題並且可以深入了解別的國家學校的創作方式、教學方式,這樣可以詳細的與他國學生老師交流的機會學生感到時光飛逝,但是也十分的期待隔一天所舉辦的發表會。
發表會是由各國選出四間學校的學生上台發表5~10分鐘,發表完成之後會有三位其他國家教授講評,因為語言的問題,所以現場都備有翻譯人員,語言的問題解決之後就能夠使台上的學生可以對於教授的講評有所回饋,並且比昨天更加沒有障礙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在這一天收穫良多。
- 研習成效自評與成果心得
陳同學心得分享
- 前言
- 行前準備
- 交流成果摘要與活動紀錄
展廳布置的環節可以看出此次韓國舉辦學校對於研討會的重視,弘益大學學生,拿著細筆仔細遮蓋展櫃以及白牆任何有汙點的地方,對於細節的注意學生認為我們還須更多加注意。
研討會中討論熱烈,更有翻譯員即時現場翻譯,翻譯正確迅速,我們能聽到各國的作品歷程與理念解析,得知國外學生的創作歷程,以及如何尋找自己的創作脈絡。
- 研習成效自評與成果心得
劉同學心得分享
- 前言
- 行前準備
- 交流成果摘要與活動紀錄
–開幕儀式 –發表日
– 作品展示
- 研習成效自評與成果心得
–韓國文創園區參訪
很開心這次能有這樣的的機會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到異地,學習以及看見許多不同的風景,還有學習到陶藝的新知識,我十分珍惜有這樣能和不同國家創作者切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