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

恭賀本校跨校團隊獲「2025未來科技獎」:智慧型移動式水體溫室氣體監測無人平台

恭賀本校跨校團隊獲「2025未來科技獎」:智慧型移動式水體溫室氣體監測無人平台

本校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郭益銘副教授與國立成功大學環工系林財富講座教授合作之「智慧型移動式水體溫室氣體監測無人平台」榮獲2025未來科技獎(Future Tech Award)。依主辦單位公告,頒獎典禮訂於20251018日,成果將於1016日至18日在台北世貿中心「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展出。本次入選作品自眾多提案中脫穎而出,展現本校在綠能環保與淨零科技領域的整合研發實力。

為回應全球內陸水體 甲烷(CH₄)與二氧化碳(CO₂)排放估算的不確定性,本技術創新提出「移動式浮動艙室法」,整合無人船、浮動艙室監測模組與雲端通量運算,提供高效率且可擴充的解決方案。。平台可依預設航線自動完成巡航、定點停泊、封艙量測、資料上傳與通量計算,突破傳統岸邊或人工佈艙在人力、效率與空間代表性上的限制,屬國際首創且具擴充性的完整解決方案。

無人船單趟任務可完成至少十個監測點,每點量測約五分鐘,由單一操作員遠端啟動與監控,整體效率較傳統方法大幅提升,同時降低長期連續監測的人力與安全風險。數據經雲端即時計算並生成通量值與熱區圖,可即時回饋管理決策與後續調查規劃。平台同時整合GPS定位、AI影像辨識與水質/水下探測模組,在導航過程中能觸發目標採樣或加密監測,提升高發區域的解析度。模組化設計可依場域需求加掛採樣、底床量測與感測子系統,讓系統從研究試驗無縫走向治理應用。(如照片顯示)

在產學應用方面,平台可支援政府與水域管理單位的碳盤查與水質監測、智慧養殖場域之環境管理、顧問公司之監測服務,以及學研單位的高密度資料蒐集;並可滿足碳權MRV(監測、報告、驗證)的資料需求。團隊亦規劃整機銷售與監測服務等商業模式,已啟動技術移轉與合作洽談,具備國內外市場拓展潛力。

本計畫由國立成功大學林財富講座教授擔任總主持,整合跨域師生與合作夥伴共同研發;本校由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郭益銘副教授帶領水域永續研究團隊參與,形成跨校合作的研發能量與示範場域。此項技術把「艙室搬上船、通量算在雲」,讓水域碳盤查從零星點位走向高密度監測、可擴展設備與近即時的決策支援,期待在國內外水域治理與淨零轉型上,持續展現影響力。



照片說明:「無人船+移動式浮動艙室+IoT+AI辨識+底床探測」的一體化監測平台;即時回傳 CH₄/CO₂ 與水質資訊,並輸出航跡、熱區與等深圖,支援現地與後端決策。

點閱 點閱:11 更新時間 更新時間:2025-10-13 13:16 發佈時間 發佈時間:2025-10-13 13:14 發佈單位 發佈單位: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