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口林場的土地原屬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管轄所有,在民國十一年時撥出44.28甲的土地給嘉義縣中埔鄉作為教育林,相隔十六年後,又在民國二十七年撥交 69.96甲給本校之前身台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二次撥交的土地合併之後,就是現在社口林場的雛形。後來又有部分土地為登錄之所有地,使目前社口林場總面積達 117.17公頃。
社口林場一直以來都由學校委託本系負責管理,由系主任擔負管理維護之主要責任。在林場的教學項目或是林產物經營方式則由教師或系務會議決定後實施,至於一般例行性的修繕工作或建築物維護整建,則會同學校總務處辦理。
位置及交通
社口林場位於嘉義市區東南方《東經120度34分;北緯23度26分》,與本校蘭潭校區直線距離約有18公里。大約是在嘉義市往觸口旅遊動線之中途,而觸口則是遊客循阿里山公路進入山區的起點。由於社口林場所在之處,周邊被私有農耕地環繞,所以林場內未曾開發利用的林地很容易和周圍已經開墾種植檳榔、果樹的農地區分。雖然40人座的旅遊巴士可以經由鋪過柏油的狹窄縣道抵達林場,但是當地居民還是最常利用機車或小客車作為聯外交通工具。林場內還有幾條產業道路貫穿其間,遊客常步行其中享受寧靜與悠閒的景緻。
林場環境
社口林場最原始的植物組成,主要是低海拔的闊葉植物,林場的土壤為粘重性強的黃棕壤或淡灰黃土,pH值在5.5-6.0 之間。雖然年平均降雨量大約在2,000公釐左右,但是大部分都發生在七月到九月之間。冬季來臨時有連續數月不降雨的乾旱期。社口的氣候及土壤使得當地的生態系統發展成為典型的亞熱帶森林。但是這種未被干擾的林型,在八十多年前遭民眾開墾成農地或改植人工林之後,幾乎已經被破壞殆盡。在一份早期(1972)年的調查當中,社口林場擁有24種蕨類、9種針葉樹及275種被子植物。目前社口林場主要的造林木有相思樹、千年桐、柚木、麻竹及桂竹等。我們同時在社口林場也有一些外來樹種的引種試驗地,種植有麻六甲合歡、杉木及溼地松等。
颱風是破壞林場最主要的殺手之一,強風加上地形效應常常使造林木遭受嚴重倒伏及毀損,其中又以柚木遭受的損害最為嚴重。近年來一種外來種的藤本植物小花蔓澤蘭被無意間引進台灣,造成林木非常嚴重的危害,這種植物在社口林場也已開始現蹤,並產生危害。
林場設施及學生活動
早期的林場有木造平房式的學生宿舍二間及辦公室等建築,還有一個水泥地面的籃球場。在1992年這些舊建築就完全拆掉報廢了,新的學生實習館在教育部補助經費之下得以重建,新的建築物是二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有九間寢室(每間可以睡10人),廚房及餐廳、教室、桌球室及管理辦公室。 飲水的供應一度在林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新建築落成以前,所有的飲用水都直接取用地下水。1992年之後學校裝設了逆滲透過濾系統及紫外線殺菌裝置,配合一座500加侖的儲水設備,才解決了飲水中含過量礦物質及週遭農地大量使用農用藥劑可能帶來的水質污染問題。並於98年度設置林場枕木步道全長1200m,枕木寬1m,枕木間平均距離約1m及老竹林更新約2公頃。林場實習館於98年全館重新粉刷並改善廚房流理台以利學生未來實習使用。
本系的學生每年寒暑假都排有不同班級前往林場實習,大學四年之間共有三次類似之實習在林場實施。每一次的實習都讓學生個別在育林、測量與測計,經營等課程方面獲得實際操作的機會。每次實習為期一週,學生會從實習課程中,獲得極佳的現場實做經驗。學生在特別的安排之下,也有機會前往其他學校的實驗林場參觀訪問。
研究計劃
社口林場部分的功用仍是提供作為實驗研究之用,因此林場也是本系教師進行研究的場地。我們先後已完成若干基礎的調查研究,這些研究包括了調查若干外來樹種引進台灣後、在本地早期生長的情形,森林病害(褐根腐病)的調查。最近則在進行中低海拔蔓藤類生長控制的研究。
目前林務局正大力推動全民造林運動,本系也參與該項活動並在社口林場進行大面積之營造新造林地的工作,目前造林面積已經超過50公頃。造林樹種包括牛樟、青剛櫟、烏心石及台灣櫸等台灣鄉土樹種。於98年度完成嘉義大學社口林場優質森林經營推廣計畫,並參與竹文化節活動,宣導社口實驗林場經營成果。
未來發展
社口林場在未來除了仍然會作為本系主要的戶外教學設施之外,本校生物資源系也已經提出了合作利用計劃。該系將會開設生態系長期監控的相關課程,計劃在社口林場建立長期性的樣區,做為上課及學生實習時取樣的地點。
除此之外本校歷屆畢業學長,在校友會的籌組之下,有意在社口林場發展旅遊休閒企業,在週末假日提供大嘉義地區民眾休閒遊憩的場所,這也是森林多目標利用另一個實際應用的例子,本系也以樂觀其成的態度願意提供最佳的協助。